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怎么看?看什么?
從5月底開始到6月中旬,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就全部進駐到位。
如果將第一輪“全覆蓋”督察稱之為對地方黨委、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體檢,此次“回頭看”則是“看病抓藥”后的一次“復查”。
那么,“回頭看”與第一輪督察有何不同?怎么看?看什么?
抓重點,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
回頭看,怎么看?問題怎么抓?用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的話來說,就是要“聚焦重點,要有舍得”。
在督察組出發之前的培訓課上,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提出工作要求:“這次‘回頭看’,不是面面俱到,再去督察一遍;而是有的放矢,緊盯中央批準的督察報告及整改方案的落實情況,抓住重點問題和關鍵任務,盯到位、盯到底,要以釘釘子的精神一項一項抓落實,不徹底解決問題決不松手,以看得見的成效兌現承諾、取信于民,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在總結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經驗時,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也認為,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成功的關鍵環節之一,就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努力做到見人、見事、見責任。
“‘回頭看’主要還是問題導向”,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江蘇)工作人員列舉出三個方面目標:一是整改的目標是否實現;二是整改的任務是否完成;三是環保工作機制是否建立。
“這次督察實際上是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加專項督察,兩件事一起開展,既緊密聯系,又各有側重。”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黑龍江)工作人員表示,中央巡視“回頭看”就是看巡視發現的問題有沒有整改,當時的承諾有沒有落實。督察“回頭看”也應該這么做,時間有限,不求解決所有問題,必須抓住重點,務必落地見效。
“第一輪督察類似于‘大海撈針’,而這次主要是聚焦在整改方面。”中央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寧夏)工作人員表示,“回頭看”工作原則上將不再擴大范圍、再找新問題,而是重點盯寧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問題整改工作的進展情況。
“目的不僅于此。”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江蘇組)工作人員表示,督察“回頭看”終是要通過對整改方案有限的個案督察,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的建立完善,實現轄區生態環保工作的目標科學、任務清晰、機制順暢,終實現中央要求的協調發展。
抓典型,重拳打擊假整改敷衍整改行為
“要重點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重拳打擊‘一刀切’懶政、惰政行為和督察整改中的消極應付和疏于擔當,以及亂監管、軟監管、瞎治理等問題,扎扎實實推動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在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進駐培訓會上,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督察工作提出要求。
實際上,針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落實情況,此前生態環境部已經開展了多次專項督察,除整改不力外,多個地方政府還因“表面整改、敷衍應付”等被通報、約談。
雖然提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但專項督察依然充滿挑戰。
“農業農村領域污染治理工作涉及面廣,基礎也相對薄弱,對于我們來說充滿了挑戰。”負責黑龍江組的督察組成員表示,進駐開始,要做的就是吃透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方面的法規、政策和標準,在前期準備的基礎上,繼續收集線索,聚焦突出問題,并做好調查取證、壓實責任、固化證據等工作,終形成專項督察報告。
“專項督察將進一步在督察深度上下功夫,不僅要查清問題,更重要的是查清責任,做到問題清楚、指向明確,責任落地,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要求。
也就是說,作為“回頭看”工作的一次重大創新,專項督察工作雖各有側重,但指向依然明確:那就是要見人、見事、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