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廢水水處理之生物化學處理法
食品廢水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污泥、廢油、廢酸、廢堿、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動植物廢棄物也應該進行無害化處理。
食品加工廢水主要來自三個生產工段。
(1)原料清洗工段。大量砂土雜物、葉、皮、鱗、肉、羽、毛等進入廢水中,使廢水中含大量懸浮物。
(2)生產工段。原料中很多成分在加工過程中不能全部利用,未利用部分進入廢水,使廢水含大量有機物。
(3)成形工段。為增加食品色、香、味,延長保存期,使用了各種食品添加劑,一部分流失進入廢水,使廢水化學成分復雜。
生物化學處理法是有機污水處理系統中重要的過程之一。在食品加工廢水處理中,生物處理工藝可分為好氧工藝、厭氧工藝、穩定塘、土地處理以及由上述工藝的結合而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組合工藝。食品污水是有機污水,生物法是主要的二級處理工藝,目的在于降解COD、BOD5。
好氧生物處理工藝根據所利用的微生物的生長形式分為活性污泥工藝和膜法工藝。前者包括傳統活性污泥法、階段曝氣法、生物吸附法、完全混合法、延時曝氣法、氧化溝、間歇活性污泥法(SBR)等。后者包括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活性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法、好氧流化床等。一般好氧處理對低濃度污水效果較好。
厭氧生物處理工藝適用于食品加工廢水處理,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含易生物降解的高濃度有機物,且無毒性。此外,厭氧處理動力消耗低,產生的沼氣可作為能源,生成的剩余污泥量少,厭氧處理系統全部密閉,利于改善環境衛生,可以季節性或間歇性運轉,污泥可長期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