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之過濾
過濾是使污水通過顆粒濾料或其它介質(如彗星式纖維濾料、纖維球、纖維束),利用機械篩濾作用、沉淀作用和接觸絮凝作用截留水中的懸浮雜質,從而改善水質的方法。
過濾除了對懸浮物有去除作用外,對濁度、CODCr、BOD5、磷、重金屬、細菌、病毒和其它物質也都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用于深度處理的過濾工藝,其原理、設備形式等與給水處理工藝基本相同,
1、過濾機理
過濾過程是一個包含多種作用的復雜過程,它包括輸送和附著兩個階段,只有將水中的懸浮顆粒輸送到濾料表面,并使之與濾料表面接觸才能產生附著作用,附著以后不再移動才能算是真正被濾料截留。懸浮顆粒是在慣性、沉淀、擴散、直接截留等項作用下被輸送到濾料表面的。一般來說,懸浮顆粒粒徑越大,直接截留作用越明顯;粒徑大于10?m的顆粒主要靠沉淀和慣性作用被濾料截留,對密度比水大的顆粒更是如此;而粒徑更小的顆粒被截留是通過擴散作用來實現的。
2、過濾形式
在原水中不投加絮凝劑就進行過濾的方式稱為直接過濾。在生物處理系統運轉良好、二沉池出水水質也較好的情況下,可以對二沉池出水進行直接過濾后實現污水的回收和再利用。
原水經過混凝后立即進入濾池的過濾方式稱為微絮凝過濾。采用微絮凝過濾通常使用雙層濾料或三層濾料濾池,而且必須使用高分子混凝劑或高分子助凝劑。
所謂反粒度過濾就是過濾時,沿著過濾水流的方向,顆粒濾料的粒徑由粗到細、濾料顆粒之間的孔隙由大到小。反粒度過濾效果較好、運行周期長,而且可以使用待過濾水作為濾料層的反沖洗水,提高過濾工藝的產水率。